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留住古韵乡愁⑤ | 探秘昆山的传统村落(锦溪镇)

时间: 2023-12-26 09:16 来源: 昆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访问量:
【字体: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一直是中华儿女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昆山位于太湖流域东侧,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百姓依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千百年来,昆山的古镇古村不断被人们赋予深厚的栖居意蕴,其选址布局、水系规划、园林营造等营建智慧,谱写着江南文化特质与审美情趣的魅力之歌。近年来,昆山坚持系统化的保护理念,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富民强村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昆山路径。截至目前,昆山市共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18个苏州市级传统村落,其中,10个村落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村落建成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宜居昆山”近期陆续推出系列推文,一起探寻昆山18个传统村落的前世今生,感受这些江南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

本期是昆山传统村落探寻之旅的第五期,将继续探秘昆山南部片区传统村落,走进锦溪镇朱浜村、张家厍村张家厍、马援庄村马援庄3个传统村落。



朱浜村位于锦溪镇西南部,由朱浜、祝家甸、明东3个自然村组成。村落周边水网交错,北依明镜荡、东靠长白荡,风光秀丽,保留着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格局。2023年3月,朱浜行政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朱浜村有悠久的烧窑历史,最早始于明朝初期,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清朝时达到鼎盛,村中曾大量生产皇家用砖。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和描述:“亦掘地验辨土色,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为上。”当地的土壤便是如此,制成的砖瓦细密坚实、不易破碎、经久耐用。此外,土质还富含铁质,这使得烧制出来的红砖更红、青砖更青。2015年,古砖瓦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砖瓦制作

祝家甸古窑址,建于明清两代,清初时,有38座窑,如今仍有11座保存较好的古窑,其中有1座是双窑(子母窑),其余都是单窑,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古窑体量高大、临河而筑、远远望去,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是华东地区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砖窑遗址之一。2008年,祝家甸古窑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祝家甸古窑遗址群

村内还有一座老砖瓦厂改造而成的砖窑文化馆。该砖瓦厂,原名淀西砖瓦二厂,建于1981年,是一座保留着现代“洋窑”(德国霍夫曼窑)原型的24门轮窑,2012年停产。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崔愷担纲设计,在保留原有的砖厂建筑风貌与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微介入”改造方式,将老砖瓦厂打造成集砖窑文化保护、展示、体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砖窑文化馆。2016年,该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田园建筑实例一等奖。


祝甸砖窑文化馆(外观)


祝甸砖窑文化馆(内部)

祝甸河上的朝阳桥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目前昆山体量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砖砌桥,2009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桥

祝家甸还保留有建于1964年的大礼堂,建筑为单层砖混结构,面积192平方米,由原祝家甸大队筹资5800元建设,其中青砖8万6千块、小瓦5万张、望砖6千张,由村上土窑烧制,落成后被定名为“朝阳大礼堂”。2018年,政府出资对大礼堂进行加固维修和升级改造,现在的大礼堂不仅仅是村民的精神家园,还是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


祝家甸大礼堂

2018年,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源地的祝家甸自然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村庄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特色资源,突出生态农庄、稻作田园、窑坑别院,打造生态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厚、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人文旅游村落,不断打响“祝甸•金砖水乡”品牌。2020年4月,朱浜村祝家甸自然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祝甸民宿


张家厍自然村位于锦溪镇东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落自然环境独特,村容古朴,水陆萦回,18条河道弯绕其中,呈现出“鼎”字形的分布格局,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2020年12月,张家厍自然村入选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张家厍村原名“朱家村”,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村庄。原先是因为这里朱姓多,取名朱家村,三国时代孙权的谋士张昭曾在此地屯兵筑粮,抗击敌军,后因战事失利不幸负伤病重,最后水葬于村西的五保湖东侧,出于对这位军师的纪念,将朱家村改名为张家厍村。


历史故事墙绘

张家厍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溪宣卷的发源地,代表性传承人王秉中老先生就来自张家厍村,他曾在1984年带着锦溪宣卷走进中南海演出,让中央领导充分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宣卷是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也称宣讲宝卷。宋元以来就有佛教徒宣唱宝卷的活动,以江浙一带最为盛行。“锦溪宣卷”由主唱、伴唱、丝弦伴奏组成,宣卷故事情节生动,说唱曲调悠扬动听,深受百姓喜爱。


锦溪宣卷

作为拥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古村落,近年来,张家厍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底蕴,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文化资源,重视文明乡风的传承与建设,不断完善乡规民约体系,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奋力描绘新时代和美乡村画卷。


村落格局


马援庄自然村东临淀山湖、西接汪洋荡,村落民居依水而建,以村内红庙港、西段港的十字水域为核心,依托水网串引整体发展脉络,虽经过多次改建,但是总体上“金带环绕、逐水而居、靠水而作”的历史空间格局仍有保留,呈现出一幅古韵悠悠的生态人文画卷。2021年12月,马援庄自然村入选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相传,东汉初年,名将马援(又称“马伏波”)在平定岭南叛乱时,经过此地,利用此地纵横交错的水系训练士兵的水性,并建立马援将军府,在府内居住、研究军事、指挥作战。此地故得名“马援庄”,是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域内荡田密布、河道纵横、风光秀丽,漫步在村庄里,伏波桥、古戏台、马援将军府、古牌楼和黄桃园、蔬果园、水乡民宿等点缀其间,古朴的老宅深巷见证着时光的变迁。


马援庄村石牌楼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锦溪镇长期驻扎,烧杀掠抢,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938年1月26日日军在马援庄大肆杀戮。在这场空前的大劫难中,马援庄村民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优良传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1988年1月,锦溪镇人民政府在马援庄村南建立马援庄遇难同胞纪念碑。2003年5月,该纪念碑迁入锦溪镇革命烈士陵园内。


马援庄遇难同胞纪念碑

日军在马援庄大肆杀戮中,还破坏了该村原有的马援庄将军府建筑,2019年3月,在整治人居环境过程中,该村在原址修建了马援将军府建筑,建设中所需要的砖板、部分木材都是从村户家中收集的,做到物尽其用。


马援将军府

马援辅佐光武帝刘秀统一东汉,秉持着只打外战不打内战的原则,四面出击,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发扬和继承马援将军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马援庄村于2019年7月重新修建“伏波桥”,将原本的水泥平桥改造为木质拱桥,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之一。


伏波桥

相传,马援将军在开战之前必会进行篝火表演,鼓舞军队的士气,希望士兵们充满热血激情、直面敌军、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篝火表演不断演变,中华文化不断传承。2019年,马援庄村对原有的百姓戏台进行了重建。百姓戏台坐东朝西,屋角飞翘,檐下有雕花挂落。两边的立柱上写着一副对联“清歌曼舞谣颂伏波旧德,春风秋月闲吟淀湖新腔”。


百姓戏台

马援庄村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不断挖掘村落文化,发扬马援将军爱国精神,铭记马援庄大屠杀血痕斑斑的国殇民难,在修复历史环境要素,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曾经“散落民间人不识”的古朴村落,正在焕发迷人魅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