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司法局聚焦保障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全力架起法律与农民工维权“连心桥”。
一是深入一线问需,把牢普法宣传“方向盘”。线上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司法”新模式,探索定向精准普法,主动收集和掌握农民工群体学法需求,向农民工群体推送法律援助与劳动保障相关普法宣传和依法维权案例。线下联动全市普法成员单位,如检察院、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从项目协调入手,对发包单位和农民工分别开展针对性释法说理,提出法律意见建议近50条。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召开网约车驾驶员学法座谈会、货运行业法律知识培训,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农民工学法宣传活动。联合市城市管理局、各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门前三包、规范停车等城市管理领域重点问题,提供法律咨询220次,发放普法资料3200余份。
二是开展排查纠纷,强化源头治理“不松线”。聚焦农民工欠薪多发领域,联合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伤认定中心法院工作站、劳动争议审判庭等,成立农民工讨薪人民调解专门工作小组,形成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一条龙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调处服务体系,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优先重点调解,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排查拆迁改造开发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等重点密集型企业,对建设工程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通过与工地各级负责人及分包的各施工队长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工资发放情况等,对欠薪纠纷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不留隐患,尽力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1月以来,累计开展民工讨薪类纠纷专项排查566次,调处民工讨薪类纠纷150余起,涉及人数313人,涉及金额约540万元。
三是整合多方力量,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构建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开辟法律咨询热线及线上解答渠道,引进自助终端、智能机器人、无人律所等5G智能设备,让群众享受24小时“不打烊”服务。优化升级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整功能区、等待区和便民服务区布置,设置综合引导、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窗口,全力打造“一所五站点”新模式新气象,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法律服务模式。依托基层网格化体系,遴选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紧密结合各辖区农民工结构特征和现状,发挥扎根基层优势,开展“零距离”普法,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进一步打通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550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