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ksstjj/2022-00100
财政经贸其他
昆山市统计局
2022-09-28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时间: 2022-09-28 10:17 访问量: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聚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9亿元,比2012年增加11.54亿元,增长27.7%,年均增幅为2.8%,可比价比2012年增加14.8亿元,增长37.4%,年均增幅为3.6%;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81亿元,比2012年增加10.35亿元,增长42.3%,年均增幅为4.0%,可比价比2012年增加11.61亿元,增长50.0%,年均增幅为4.6%

2.粮食生产整体稳定可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有效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农业产能持续优化提升。虽然由于各种因素,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2012年减少了8.06万亩,但每亩产量却增加了30公斤。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整体推进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有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近五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维持在17万亩以上。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89万亩,较上年增长2.5%;全年粮食总产量9.1万吨,较上年增长0.8%

3.生猪产能有序恢复

受中央环保督察和省“263”专项行动以及养殖成本增加等影响,2011年—2019年,全市生猪养殖逐年下降。2019年全年猪肉产量为210吨,比2012年下降96.3%全年生猪出栏0.27万头,存栏只有0.1万头。2020年,昆山市建立市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印发昆山市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政策举措的通知》,加快推进全市生猪养殖场建设。苏州市首家现代化多层楼房式生猪养殖基地—张浦姜杭基地生猪养殖场正式启用,锦溪养殖场和陆家养殖场建设工作也将陆续完工。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2.46万头,比2019年增加2.19万头,增长8.1倍;生猪存栏0.44万头,增加0.34万头,增长3.4倍。

4.主要经济作物单产呈增长态势

因种植结构调整和受到耕地总体保有量的限制,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2021年全市蔬菜(包括食用菌)亩产2202.1公斤,比2012年增加504.5公斤,增长29.7%,年均增长2.9%;瓜果类亩产2263.8公斤,比2012年增加193.8公斤,增长9.4%,年均增长1.0%;油菜亩产155.3公斤,比2012年增加0.3公斤,增长0.2%

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1.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1年末,全市拥有示范家庭农场2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专业大户451户。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9家,苏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进一步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完善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学习资助、创业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机制,2021年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29名、总数达1505名,在苏州大市名列第一。玉叶田间学校入围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昆山农民教育培训案例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2.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形态面貌、人才支撑、要素集聚等各个方面体现昆山农业发展水平、展示昆山形象、创出昆山品牌,不仅成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基地,而且成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中心等。目前,全市已建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20.9万亩,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3家、省级1家,市级10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功能的乡村旅游业。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家,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6家,共享农庄(乡村民宿)9家。2021年全市主要休闲农旅基地数量112个,共接待游客592万人次,营业收入11.5亿元。

3.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提升生态农业水平。2021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7%以上,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38.6%34.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4%,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9.9%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取得突破,“二品”数量稳定发展。2021年,共有22家企业、223个产品申请“二品”认证,到目前为止,全市有绿色食品164个、有机产品166个,“二品”总数达330个。“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面积已达到6.92万亩,“有机产品”农产品生产面积已达到0.25万亩,“省优基地”农产品生产面积已达到9.42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产品生产面积已达到10.6万亩,张浦黄桃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淀山湖黄桃和淀山湖大米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4.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截止到2021年,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面积达15.53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末,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9%,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7%。随着机械化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乡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为1.16万人,其中从事种植业从业人员0.34万人,分别比2012年减少了0.72万人和0.26万人,减少幅度分别为38.3%43.3%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市加快推进高标准鱼塘建设,至2021年底共改造整治池塘6.02万亩,较2012年增加5.8万亩。通过推进高标准鱼塘建设,着力构建“特色高效、绿色生态、三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使品种结构更具优化,生态健康、科技高效的养殖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

农业稳、基础牢,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三农”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昆山市将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农村发展新要求、农民群众新期盼,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保耕稳粮工程,完善农民增收致富计划,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立足昆山“三农”发展新特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再上新的台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