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小麦播期的调整、秸秆的全量还田、除草剂使用不科学、极端异常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麦田杂草危害日趋严重,呈自然出草密度高、恶性杂草发生复杂、主要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特点,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切实提升麦田杂草防控水平,保障农产品绿色优质,现就2024年秋播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提出如下意见。
一、防除目标与策略
防治目标:重点防除菵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猪殃殃、繁缕等阔叶类杂草。麦田杂草防除处置率90%以上、防除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防治策略:树立“稻麦田杂草周年综合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压低杂草发生基数的作用;重点抓住冬前杂草敏感期,坚持“前封后杀、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应用“土壤处理为重点、茎叶处理为补充”的化学除草技术,聚焦上年及往年杂草重发田块,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防控。
二、综合防除技术
(一)生态控草措施
1、优化作物布局。对上年草害严重的田块,可指导农户实施轮作休耕,减轻杂草发生基数;科学安排茬口,为土壤封闭除草提供充裕的窗口。
2、提高耕地质量。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使杂草种子无法出苗,减少发生基数。
3、加强田间管理。精选种子,汰除混杂在种子内的杂草种子,减少杂草种源;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促进作物全苗、壮苗,增强抗逆性;腾茬早的田,在播前诱发杂草发生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灭草或药剂除草;冬春适时开展清沟压泥,清除田埂、路边杂草;大力推广中耕除草和盖草灭草等技术,培育壮苗健苗,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
(二)杂草化除技术
坚持以“土壤封闭为重点、茎叶处理为补充”的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抓好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科学安全推广冬前“封杀”结合除草技术,指导冬后茎叶处理补充除草措施,为科学防控麦田杂草争取主动,减轻春季茎叶喷雾防控“窗口期短”的压力。土壤封闭阶段:小麦播后苗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可选用苯磺·异丙隆、异丙隆、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将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每亩用水量以30~40kg为宜。“封杀”结合阶段:小麦齐苗期,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可选用具有“封杀”双重作用的除草剂品种或复配剂,如吡酰·异丙隆、异丙隆+炔草酯等,进行“封杀”除草,既可防除已经出苗的杂草,又能控制尚未出苗的杂草,一次用药、两重防效,实现省工节本、减少药量的效果。每亩用水量20~30kg为宜。茎叶处理阶段:小麦3~5叶期,要根据田间残留杂草种类科学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二氯异噁草酮、唑啉·炔草酯、唑啉草酯、二磺·甲碘隆等药剂进行防控;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氯氟酯(需加专用助剂)等药剂进行防控,每亩用水量15~20kg为宜。
三、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1、选择适宜天气用药。除草剂的安全性受施药时天气条件影响大,一般要掌握在气温8℃以上时用药,否则易导致麦田药害。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2、选择防除适期用药。要严格掌握适期用药,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
3、选用高效药械喷药。要选用安全高效的施药器械(扇形喷头)喷施除草剂,避免喷雾器因“跑、冒、滴、漏”造成药液浪费和局部药害。为避免重喷药害、漂移药害,慎用植保无人机喷施除草剂。
4、包装废弃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应及时回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