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昆恋咖啡”,登上观鸟平台,远眺田园美景与昆链国际垂钓基地,成群结队的鸟儿,时而栖息树梢,时而翩跹飞舞。鸟儿们用灵动的身姿,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冷,“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迎来一批特殊的“访客”——候鸟。它们如同“飞羽精灵”翩然而至,为“昆山之链”增添一份勃勃生机,展现初冬生态之美。
“昆山之链”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推出的生态链条慢行环线工程。该项目有效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构建“三道六线”交通体系,分级分类布局昆恋驿站,营造“一轴五线”活力空间,绘就以一链三象、六宫六苑、二十四驿、二十四园为特色的新江南“清明上河图”。“昆山之链”首链工程还被纳入长三角示范区协调区锦淀周一体化生态提升EOD项目,总投资超118亿元,是江苏省首个超百亿元的EOD融资模式落地项目,也是我市首个以EOD模式融资成功的落地项目。
作为“昆山之链”首链工程首个落地的“大师联创设计”项目点位,前不久,位于锦溪古镇以南省级生态湿地内,东临五保湖、西接长白荡的“昆山之链·青葵自然乐园”开园,成为继昆恋露营咖啡、缘眼桥、昆链国际垂钓基地等项目后落成的又一功能载体。该乐园通过借鉴传统园林空间布局植入特色功能区块与生物多样性观测空间,使长期闲置无人问津的砖窑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下“复活”,蝶变为集生态保护、科普宣传、会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宣教基地。“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的打造,优化了村庄环境,凸显了水乡文化底蕴和生态底色,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和产业兴旺,吸引大批年轻人返乡,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增强了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如果说水是江南的“灵魂”,那“昆山之链”就好比是“骨架”。立足长远,昆山旅游度假区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昆山之链”贯通全市步行、跑步、骑行、游船等慢行线路,布局各类驿站及文化体育设施,串联起未来昆山城市和水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移步换景;围绕打造一条贯通之链,以缘甸段为核心,加快推进“三道六线”基础设施,沿线景观、服务驿站建设,实现区域性链条贯通;围绕打造一条蓝绿之链,结合东方湖区、领秀江南全域水乡文旅综合体项目,依托淀山湖、澄湖片区优越的河湖生态资源,构建林、岛、园、堤田、湾、窑、村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打造更多水清、岸绿、景美、文兴的生态空间、休闲空间;围绕打造一条服务之链,持续办好“元点设计论坛”,借助由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筑学院以及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组成的“大师联创工作营”力量,高质量开展闲置存量空间再利用方案设计,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实现富民强村;围绕打造一条活力之链,依托国企带动示范效应,加快建设“袁家六事”功能节点和“湖间四雅”休闲空间,适时策划主题活动与深度体验游,助推“昆山之链”IP品牌营造,同时深度融合江南水乡文化基因,着力把“昆山之链”打造成为世界观察、阅读、解读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