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传统文化进校园 水乡教育润心田

时间: 2022-11-28 17:00 来源: 昆山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体:

校园里,江南水乡元素随处可见;课堂上,乡贤故事阅读深受欢迎;各学校翰墨飘香,课后服务时间里,学生们或静心练习书法,或诵读国学经典,更有昆曲、围棋、剪纸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在蓬勃开展……

在双减背景下,昆山加快传统文化进校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潜在育人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根,以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区域水乡文化深深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庆全为学生现场授课

丰富校园生活

千年古镇,水乡周庄,水为泽国,镇为贞丰。周庄镇上唯一一所小学——周庄小学,位于江南古韵腹地,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在注重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和水乡地域特色,尝试了一系列水乡课程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周庄小学陶艺活动现场

今年3月至6月,基于学校“十四五”课题“江南古镇文化与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双向建构研究”的需要,也为了让水乡娃更好地了解家乡,周庄小学开展了“追寻江南水乡童谣、田歌、船歌”综合实践活动,倡议水乡娃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并搜集和江南古镇文化相关的童谣、田歌、船歌等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江南古镇文化的了解。

“我们学校离古镇步行只需十分钟左右,开展这样的研学之旅很是方便,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周庄小学校长张秋月说,古镇研学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常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设置有周庄的桥、周庄的美食、周庄的传统服饰、周庄的环境与保护四个课题。

另外,学校依托陶艺教室,以周庄古镇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我们把‘中国第一水乡’作为创作主题,不断增进孩子们对故乡的情感。”张秋月介绍道,在这一思路带领下,基础班和提高班的孩子们在掌握了基础创作方法的基础上,从身边寻找素材,创作出《古戏台》《灶台》《房子》《院子》《水车》等优秀陶艺作品,粉墙黛瓦、栩栩如生。

周庄小学是我市将区域文化融入办学治校实践的学校典型之一。昆山市拥有极具江南风情的文旅资源,例如有被称为“民间博物馆之乡”的锦溪、“第一石板街之乡”的千灯、“仙源或与人间通”的阳澄湖……这些都是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

“我们鼓励学校充分立足本土,去开发有昆山特色的教育活动项目,用传统气韵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润泽学子心灵

国风书法教室、名诗名句鉴赏墙、纪录片放映厅……在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藏着一个省级“顾炎武思想课程示范基地”。在这里,学生可以观看这位伟大思想学家的传奇人生,跟着他的人生足迹,感受其“经世致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等著名观点,领悟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顾炎武先生作为昆山三贤之一,精神与我校校训和学校文化高度契合,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将先生崇高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风范和务实的学风融入校园,以浸润师生的心灵。”昆山市第一中学校长赵斐说,在依托基地研学以外,学校还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品格教育系列必修课和选修课,高三年级开设活动课。

昆山,自古以来便是江南人文之邦,崇文重教,仁人志士荟萃,文人雅士辈出。这些乡贤先达所构成的精神文化,是所有本土精神文化中非常值得珍视的“文化资源”,也是特别值得挖掘与传承的“教育宝藏”。

同样以乡贤文化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还有震川小学,这所于2018年新建的学校以归有光先生之号为名,确立了“追光震川”主题校园文化,精心打造了“震川六景”,分别是“震川园”“菊窗轩”“归有光纪念馆”“震川藏书楼”“也是庭”“开甫亭”。并根据归有光的生平事迹编制校本课程,开设震川讲坛、追光剧场等引导师生参与读书活动,传递“项脊之光”。

▲震川小学归有光纪念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实验小学编写《走进乡贤》校本教材,除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外,还整理了科学家祖冲之、明代传奇作家郑若庸、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等一批杰出人物事迹,引领学生从小知乡贤、尊乡贤、学乡贤,长大效乡贤、做乡贤、超乡贤。

推动乡贤文化进校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在昆山,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在乡贤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培厚人文土壤

11月22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暨千灯小学校小昆班18周年庆典举行。上海昆剧团昆曲老师以及昆山黄国杰、顾建明、何建华三位资深昆曲老师应邀前来为千灯中心小学的学生传授技艺。

▲昆曲老师们为孩子们现场传授昆曲基本功

活动现场,老师们用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们演绎了昆曲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表打”等,带领青少年走进昆曲六百年的灿烂历史,拨开昆曲传奇的轻纱,聆听人生的婉转,师生们报以阵阵喝彩。

活动当天正值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成立18周年。据介绍,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18年来培育了25位中国少儿戏曲金奖小梅花和4位银奖小梅花得主,从最初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学社团发展至今,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术文化是重要抓手,昆曲被誉为戏曲“百戏之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山作为昆曲的故乡,校园昆曲教育一直都是我市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为“小昆班”投入的资金达到数百万元,全市各区镇的“小昆班”,不论师资、场地、设施、服装、道具都配备齐全,质量上乘。

不仅是昆曲教育,宣卷、古砖窑技艺、昆北民歌、舞龙舞狮、剪纸、刺绣……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努力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

11月17日,市教育局联合市文联在震川小学举行“文艺名师进校园  课后服务再升级”启动仪式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推进会。会上发布的资源项目超100个,其中不乏竹笛、古琴、花鸟画、花卉吉祥图案剪纸等民间文艺。

“在‘双减’背景下,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聘请一批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授课,有助于让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在学生生命中扎根,在学生灵魂深处安家。”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代学子。未来,我市会继续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并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